珍惜眼前人

2018-04-17

人生不論甚麼階段,最珍貴的並非甚麼價值連城的禮物,而是一起渡過的時光。

早前在社交媒體讀到一篇分享(Bernard Chan 「人生的尾班車」),有一晚作者在醫院探病時偶然聽到鄰床的婆婆病重時誤認其為兒子而跟他說話,翌日他將此事告知來探婆婆的兒子而造就了一件美事 – 兒子花了一天時間在床邊跟媽媽談話、回顧他們一起渡過美好的時光,為婆婆帶來了一個美好的結局,當晚婆婆安泰地離開。從而帶出要及時感恩、多陪伴至親的訊息。此分享令我想起無數跟我分享過親人離世的病人,其中一位是老友記甄伯。

甄伯曾患抑鬱症,我接手他的個案時情況已屬穩定,每一次都由太太陪同來覆診,由於情況沒甚麼特別,我對他印象本來並不深刻。直至大半年前,陪同覆診的變成我未見過的青年兒女,他們徐徐步進診症室的一刻,我感覺到空氣中有一份沉重。

甄伯的太太剛於一週前離開了。

甄伯當日依照預約日子到診所覆診,一輪梨花帶雨的訴說如何不捨,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甄伯的眼淚。要知道男性長者要在陌生人面前落淚,是何其不簡單的事。其兒女在身旁都聽得眼濕濕,經輔導和開解後,甄伯平靜過來。我如常打藥單時,甄伯突然語重心長抬起頭來:「醫生,有句說話好老土,但真係無錯的。『珍惜眼前人』 – 我希望提醒身邊每一個人啊!」

甄伯先離開診症室,兒女卻特意留下來「求救」。

「醫生,他每天在家裏哭成淚人,我們跟他說『媽媽已離開,你哭也無補於事啦』,結果他更哭得厲害,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開解他才好!」

對,親人已走是事實,相信家中每一個人都明白,而且這正是鬱結所在,又何必再重提呢?

「你們有多久沒有跟爸爸談天呢?」

「嗯⋯」(從回憶找尋良久後⋯)「好像從來都沒有。」

有時作為兒女,其實並不懂得如何跟家人尤其是父母溝通。正如 Bernard Chan 在文章所說,多無聊的話題、多廢的廢話,在父母的眼中都是瑰寶,最重要的不是內容,是真誠、是時間、是相處、是陪伴。當還在一起,想要做、能一齊做,是一份福氣。甄伯喜歡盆栽,我提議家人跟他一起去選購新盆栽,帶回家佈置小角落,以至日常料理等,過程中有一起渡過的時光、能帶起話題、有共同目標、能為生活注入新元素,以慢慢淡化喪親的哀痛。當他哭得厲害、或家人不知道說甚麼時,其實甄伯需要空間,陪著他、給他一個擁抱、或給予空間讓他靜靜,並不是所有說話都一定要用說話去回應啊。

「擁抱他?好像從未試過啊!」兒子很猶豫。

我們嬰孩時相信總會有在父母的懷抱中的時候,小時候會拖著父母的手。問題是長大後礙於種種原因,人內心的距離越拉越遠,更忘了除了語言還有很多表達愛和關心的方法。

自此之後甄伯每個月都有在兒女陪同下回到診所覆診。各人臉上的陰霾逐漸消失,而他們的距離亦有改變:第一次兒女都在後面坐得遠遠的,之後覆診時他們都坐在他身旁(就是以前太太坐的位置),最近甄伯在跟我說心事時,他女兒更拖著他的手。

看來我也做了一件美事。希望跟大家分享後能造就更多美事。

 

https://medium.com/@blissmedicalhk/珍惜眼前人-d3bdb257511a

—黃可欣醫生